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新闻
“名山—马边—昭通”地震带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22-03-01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334
 四川是中国地震多发省区之一。根据对全国M≥6级地震次数的统计,四川的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、西藏、新疆和云南,居全国第五位。统计资料表明,仅在1900年至1990年的90年间,四川境内就发生里氏5级以上有破坏的地震174次,平均每年发生5级地震2次,每10年发生7级地震1次。
四川地震活动呈现出三个特点:强度大,频率高,面积广;强震大多沿活动性断裂分布,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;均属浅源地震,即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。其中大部分在10~30公里之间。史上的四川地震活动面貌大体划分出以下六个主要地震带,它们是“鲜水河地震带 ”、“安宁河—则木河地震带 、“龙门山地震带”、“松潘地震带 ”、“名山—马边—昭通地震带”、“理塘地震带 ”……
“名山—马边—昭通”地震带它北起名山,中经峨眉山、峨边、马边、雷波,南入云南大关、昭通,在四川境内长200多公里。这条地震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,利店—玛瑙断裂纵贯其间。其历史地震为震群型,与鲜水河地震带、龙门山地震带相呼应,但地震强度和频率较低。近800年来,这条地震带上6级以上地震仅有8次,其中达到7级者只有1次,即1216年3月17日在雷波马湖发生的那次。
1216年3月24日(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)四川雷波马湖(28.4°N,103.8°E)M7(震中烈度Ⅸ)“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。”《宋书卷》67《五行志》“甲子又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。”《宋书卷》39《宁宗志》 这是条地震带上最早的记录。
图片
1933年叠溪地震
从历史上看,四川是中国地震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。
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(公元814年4月6日),发生在四川西昌一带;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(公元1216年3月24日),发生在四川马湖一带;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(公元1536年3月29日),发生在四川西昌北;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(公元1725年8月1日),发生在四川康定一带;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(公元1786年6月1日),四川康定再次发生大地震,不过,震中南移;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(公元1786年6月10日),发生在四川泸定一带;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(公元1816年12月8日),发生在四川炉霍一带;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(公元1850年9月12日),发生在四川西昌、普格间,被砸死的有20652人;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(公元1870年4月11日),发生在四川巴塘一带;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(公元1893年8月29日),发生在四川道孚乾宁一带;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(1904年8月30日),发生在四川道孚一带。
每次大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。其中在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发生在四川西昌、普格间的那场地震最厉害,砸死了20652人,外来人口还未算在内。实际上,四川地震死人最多的到底是哪次并不无法肯定,由于过去统计上的困难,史上记载的文字多很模糊,如“十分压死七八分”、“死伤不计其数”、“众多人畜死亡,损失惊人”。

微信扫一扫
进行马边家具小程序